English

今天我们怎么做富人穷人

2000-11-06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近期《中国青年》上开展了一场讨论,“中国贫富悬殊已名列世界前茅”,今天,人们该如何做富人和穷人呢?我们不妨听听读者的看法。

钱是什么

读者周日新:钱是尊严。

没有钱或身份低就可能被人看不起,这是沿袭了几千年的陋习。这个陋习需要有正义感、有爱心的人共同去破除。但是,一时又难以破除。因此现在我们想得到别人尊重,或者哪怕仅仅是平等对待,我们就必须有钱或有身份。

我认为,一个人会挣钱会令人刮目相看,不仅仅是因为他有钱,也因为他拥有挣钱的能力——有能力也是一种身份。

读者李晓萍:钱是安稳,钱是理想,钱是那个男人的快乐。

他叫金凯,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,主修俄语专业五年,口语不错,只是夹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,1.75米的个头却单薄了些,不知什么原因,他携女友从千里之外的古都西安来到举目无亲的边陲小城淘金。问及理由,他只说,这是边境城市嘛,口气颇有些埋怨,但更多的是怀才不遇的无奈。

公司日益不景气使我们少得可怜的薪水更山穷水尽了,囊中羞涩的他请女友吃饭,总要跟保本经营的小店老板为一分钱讨价还价大半天,令女友很尴尬,老板很为难。有一天上午,他兴高采烈,红光满面地告诉我们他要请客吃饭,我们以为他改头换面了,原来他帮一位俄国人搞口译,赚了点小费。可那顿饭却迟迟等不来,他总是红着脸说,等下次赚了小费吧。不久的一天夜晚,我们被一阵恸哭声惊醒,好像是从他宿舍传来的,哭泣声还夹杂着私语声,静静的夜空回荡着那发自内心的声音,伤心的话语刺痛了体内最脆弱的神经。第二天,我们的猜测得到了证实,他与相依相靠、患难与共的女友分手了,他说,是贫穷……

他匆匆地走了,就如他匆匆地来了,来也空空,去也空空。后来我听说他去俄罗斯跟别人经商,境况并不怎么好。我仿佛看到他如一叶小舟在茫茫商海中飘忽不定,狂风大浪中浮沉。我在心底里为他默默地祝福,如果生活不相信眼泪,我相信经过风雨的洗礼他会变得更加坚强,如果挫折和磨炼是成功的前奏,我希望苦尽甘来能早日在他身上得到诠释。

贫与富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道德的界线吗?

一读者:贫穷并不代表永远,钱也不代表一切。他们有钱,身份或地位上的财富,我们有精神、心灵上的财富。

网友JJY:物质富裕往往是精神贫乏的代名词。

金碧辉煌的生活下掩不住无聊与空虚。很多人钱是有了,名声还不够,又没有兴趣做学问,在这种情况下,就只有找乐子以度生活。在这世俗的社会里恣意游荡。最后得到的仍然是无聊和空虚。再看那些在贫困线下挣扎的人们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他们仍然保持着本色。他们也许还填不饱肚子,整日为生活忙碌。但他们朴实,善良,知足。他们乐于助人,一点点的东西就使他们满足。他们精神不空虚,固守着自己的那份纯真。

读者化鹏:中国的富人什么时候才会良心发现?

一个国家不是哪个阶级的,而是所有人民的,在未来的分配格局中,每个阶级都应得到自己的一份利益。富有的阶级可以吃肉吃燕窝,穷人可以吃点白饭、喝点汤,不让穷人喝汤的局面是维持不久的。

读者林峰:富人中收入来源合法的不少,但其中有一大部分是通过权钱交易等方面得来收入,这是十分可耻的。先富起来的人中道德形象和慈善形象都是良莠不齐的,但有一点是共同的,大部分暴富人的超高消费对社会起了很不好的引导作用。

网友ZM:富人的收入不能一概而论。像互联网业,他们的暴富就是合法的,但有很多富人的发家史是不能“见光”的。至于道德水准,我觉得他们道德不高,有钱就变坏嘛!

读者郭明:有钱人才不办善事呢,光顾着自己。

读者赵书琴:什么时候不再简单地把穷人和好人拉在一起,把富人和坏人放在一起,中国人才算真的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呢。

对我们之外的另一个阶层横眉冷对只因为他们有钱或者没钱,这实在不应该是被带进21世纪的观念。每次看到有商场里的保安对顾客很凶、骑车的人对开车的人横眉冷对、拒不让路时,我的心里都会为这个保安、这个骑车的人叹息:贫富的失衡让他有一个多么狭窄的心胸啊。如果整个社会判断一个人的好、坏,只是依据他资产的多少,那我们制订法律条文也可以很干脆了。按照人们拥有钱的多少排队就是了,钱最多的杀头,一定是坏人吗!如果真是这样,《芙蓉镇》里的那个王秋赦多穷啊,可他的阴魂如果不散,“文化大革命七八年就会来一次”,我们谁都过不上好日子。党的政策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?共产主义不也是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吗?为什么老是在把富人和“为富不仁”和“精神空虚”放在一起呢?穷人犯法犯罪的不也比比皆是吗?有钱人里像李嘉诚那样喜欢做善事的也不是只有他一个吧?

读者刘民:看一个人,不管他是穷人还是富人,都应该一视同仁。

对于杰出人物来说,金钱是很容易得到的,一个偶然的机会就会丧失或接受更多的。而随着教育机会的普及、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市场经济这个现实的动力,更多的平凡人在努力奋斗,并随时有成为富人的可能。我将人只分做善良与不善良,用善良的态度去生活,同时有进取之心,就会处理好自己的生活,并完成一份责任。面对激烈的竞争,失败的机率大大提高了。这时候,挫折感也会增加,采取什么态度,关系到人生的质量。

面对贫富,如何平衡心态?

一份有关中国下岗工人生活现状的“第一手”调查报告,近日被递交到社会保障部。调查由北京师范大学100名研究生自发进行。其中“当事者正调适心态”格外引人注目——

调查者发现:下岗者虽有怨言,但心态正趋平和。在陕西咸阳做调查的学生田清说,老百姓不希望乱,因为他们知道,乱,只能让自己的境况更糟,稳定才有机会。她的一位调查对象对她说,“社会发展到这一步,我们可能必须要过这一关。”

还有一些调查者发现,失业者一方面牢骚满腹,另一方面也承认,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,出现失业人口是难免的。他们大都不赞成中国退回过去那种僵化和封闭的时代。

网友tarn(空心):人生是一副牌。有的人牌好,有的人牌坏,有好牌的人不一定赢,有坏牌的人也不一定输。当然有一副好牌那是最好的了,但既然拿到这副牌,那无论怎样都只有努力去打好。

网友WINNER:管他什么穷人、富人,做好自己!

世界上难道存在绝对的穷人和富人?比如说:你说这个人富,我相信一定有比他更富的,他相对来说就是穷人了。再说炫耀自己有什么好处呢?很少有人像所想像的轻易满足,历史潮流始终向前,同样能体现在人身上,无须注意和别人的差距,现实一点吧,活着首先是为自己的,过自己的生活,做自己的事情。很多关系到利益的事都会逼迫你学会如何处理它们,这无关个人,这是你的责任。不是吗?你有家,有理想……相对来说穷富完全取决你自己。

学者陆建华:经常问问自己,我们缺少的是什么。

不管是什么人,都应倡导一种社会公认的、合理的、公平的观念。应有一个尺度,这个尺度不仅靠国家制定的政策来把握,还应在思想、文化上树立起来。

现在人们习惯于用致富的途径来左右对贫富的判断,其实对致富途径的判断也是个变化的过程,也要历史地去看。其中哪些合理合法要具体去看,某些看似不妥的东西可能恰恰符合了市场的规律,其实政府也在对此进行探索。

整个社会对贫困人群要有起码的责任意识,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,社会都有责任帮助贫困人去摆脱困境。有钱人更要有回馈社会的责任,至于普通人也应有爱心、责任心,有同类相助的本能。西方发达国家尚且如此,更何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。

对于贫困人群,不要对社会现实空发牢骚或者自暴自弃,应记住自立自强是根本,只要你努力,有积极的心态,跟自己的局限做斗争,你总能抓住机会。

比贫富更重要的还有什么?

读者郝军:生命、同情、感恩、友情、亲情、爱情……数不胜数。

并不是每一个穷人都将受到有钱人的消遣和冷漠,就如“没有人能够打倒你,除非你自己倒下”。穷并不是我们的错误,但如果因为这一点就丧失生活和信心的话,我们还有什么值得留恋,活着本不易,应好好珍惜。

要知道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,你的生活难道于你不是一种财富吗?它教会你同情、感恩,对生活的追求和面对困难永不后退的勇气,这些难道不是一种财富吗?坚信自己是对生活的一种无畏的执著。

读者雷建华:有一首歌唱得好,“钱呀钱,你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……”,然而,比这把杀人刀更可怕的是贪心。

读了十几年的书的我,而且还经过部队这所革命大学校的锤炼,至今还未修炼成视金如土的高洁洒脱,倒是依然想拥有钱。可是已三十好几的人,至今未接待财神爷的光临。总在心里发誓要停薪留职去深圳、浦东大捞一把,或者在本地开店做生意几年挣个十万八万的。尤其是每当三两朋友相聚,他们文凭没我高,但是钞票却比我多得多,听着他们腰间的BP机和手机时不时冒出的“杂音”,我的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。然而这必定是想像,都是在心里模拟的发财梦,实际上自己还是没有勇气走出去,依然安分守己地守着自己这份勉强维持生计的工作,守着这份老实的人生信念和做人的良心。

是的,我没有脱俗,我困难的生活处境需要钱,我还是想拥有很多钱。但那不是对钱的崇拜,那是生活的必需品。从奢望领悟到的一种心态:属于自己的钱,就理所当然取之,安然用来维持生活,不属于自己的丝毫不取,视之如粪土,罪恶、邪念就会被遏止。再者说,少钱的日子,只要心里坦荡,精神上给予调剂,生活上照样好过,一切都是自我的感觉。

读者明凡:爱心、爱心、还是爱心。

我刚看见刊物上采访经济学家王安时他说的一句话,觉得他说得很好很好:“你事业冲天,你家财万贯,那是你勤劳勇敢,那是你好运连连,更重要的那是你的爱好——你爱好拥有那么多财富,你爱好费力气去推动那财富增值,那是你自己的事。我很尊敬你,但我有自己的生活。也许我愿意有时给你打工,但拿够一笔钱我会去探险,钱花光了我还会回来打工,乐着呢。”

你不要问我是穷人、富人,有这样的心情的人,就是最可爱的人。

但愿世人都有爱心:不管是穷人还是有钱人,请都不要用你熟视无睹的眼神去伤别人的心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